比尔·盖茨是如何走上慈善之路的
男人在做出捐赠行为时,会因为有女性在场而更慷慨?
—— 答案是:是的!
一个有趣的研究“奉献”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的心理学实验观察到:在女性的注视下,男性做出捐款行为时会表现得更慷慨,而且,在场的女性越漂亮,男人就越大方,但是把性别对调过来就没有这个效应。
要看一个活生生的真人实例?请看结婚前后的比尔·盖茨……
// 投身慈善的IT寡头和他的妻子 //
三十年前,面对庞大无比、非常稀有的计算机,当比尔·盖茨预言今后家家都能有这玩意时,很多人嘲笑他的疯狂,如今面对全球十亿多计算机用户,人们开始佩服他的预见性。二十岁的微软领导,三十一岁的史上最年轻亿万富翁,三十七岁的美国首富,三十九岁的世界首富,一连串数字让比尔·盖茨成为当代最具盛名的传奇人物。
在此期间,他也饱受各种非议 —— 半途而废的辍学者、冷血的商人、逃税的IT寡头……美国一家媒体曾经称盖茨“永远不是一个利他主义者”,但从反垄断案中解脱出来后,被贴上各种难看标签的盖茨开始以行动来恢复微软和他本人的名誉,他所做的一切令人无法怀疑他的诚意。
如今,人们改用慈祥和慷慨来形容他,这样的转变,得益于一个女人 —— 比尔的夫人,梅琳达·盖茨。
《华尔街日报》这样形容:“她端庄高雅的举止冲淡了丈夫狂妄自大的IT巨头形象。”
今年54岁的梅琳达出生于美国达拉斯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聪慧好学的她,曾就读于一家天主教女子学校,该校校训是“谦恭为朴”。
1987年获得杜克大学计算机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她又拿下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微软公司,并很快取得傲人业绩担任部门主管。至此,相貌平平、身材一般的梅琳达才引起比尔的注意。
比尔和梅琳达都是工作狂,两人都喜欢下班后在办公室加班。经常夜深人静时,比尔从自己的办公室窗口看见梅琳达的办公室还亮着灯。终于有一天,这位被描述为“笨拙、害羞”的大男孩对她说:“请你永远为我点亮这盏灯!”
从此两人开始正式约会。梅琳达很早就崇拜比尔,后来更耳闻目睹他的演讲、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及特立独行的个性,而在比尔眼里,梅琳达不仅办事干练,更重要的是她具备一个贤妻的特质,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例如,她知道比尔喜欢看书,于是就建了一个家庭图书馆,并相当注意配合丈夫的爱好和兴趣。
// 妻子让他踏上慈善之路 //
但她对比尔影响最大的一面远不在此。
1996年,梅琳达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开始当起了全职太太,并积极投身于基金会的慈善工作。她对贫富差距的认识源自1993年的非洲之旅,梅琳达常说:“非洲永远改变了我。你只有去了孟加拉、印度、非洲,走进贫民窟,你对慈善事业才会真正怀有感情。你的感情越深,你看到的需求和不平等越多,你就会想为这份事业做更多的事情……”
很多年前,身患癌症的比尔母亲,玛丽·盖茨曾给梅琳达写过信,鼓励他们与世人分享自己的财富,然而那时,比尔因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企业成功”而拒绝了,他这样说道:“妈妈,我有一个公司要管理。我为社区能做的最好事情,就是让这个企业成功。”那时候的比尔,觉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高于一切,别的什么都要为之让路。
后来比尔表示:“如果不是因为梅琳达,我不会创立这个基金的。”
了解盖茨一家的人都知道,是这位比他小九岁的夫人让比尔在公众事务上变得更加耐心、随和并富有同情心。
在一次非洲访问期间,比尔参观了当地的一家结核病医院,之后他在与梅琳达的电话通话中哽咽了,因为他在结核病诊所医院亲眼目睹了这种疾病是多么可怕。他对梅琳达说:“这是死刑。进入那家医院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这是一个契机。
在非洲之行回来后,比尔决定不仅仅捐钱给那家医院,还要做一些能够帮助“数以千万计的人”摆脱贫困的事情 —— 2000年1月,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立,该基金会属非营利性质,旨在促进全球卫生和教育领域的平等。
2006年6月,当股神巴菲特把三百亿美元捐给盖茨基金会并要求他们尽快花光时,梅琳达和比尔都激动地哭了。梅琳达回忆:“我们对彼此说:‘喔,天哪!把别人的钱捐赠出去,你知道我们得有多负责吗?”
巴菲特相信,在梅琳达的帮助下,比尔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决策者。“显然比尔他聪明得不得了,但谈到顾全大局,梅琳达更为犀利。”的确,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商界女性五十强”第一名的梅琳达,对慈善基金会的管理更有紧迫的责任感。
2008年6月,比尔宣布离职前一周表示:要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给他和妻子名下的慈善基金。
这对慷慨的伉俪,在慈善之路上彼此扶持、鞭策前行。在今年,他们的第十封年度信件中,比尔和梅琳达回答了他们被问到的10个最棘手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当你们两个意见不合时会发生什么?”
比尔这样回答:“共同的价值观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在大事上能达成共识,如今偶尔的分歧都是策略上的。因为我做公众人物的时间更长,又是男性,有些人就以为重大决策都是由我来做。其实情况从来不是这样。有些人认为梅琳达是基金会的感性面,是情感核心。但是她了解的我比大家所想的更为感性,我了解的她也比大家所想的更善于分析。在我对某件事热情高涨时,要靠她来帮我认清现实。我也喜欢看她组建起最合适的团队来解决问题的样子。她让我明白什么时候可以给团队施压(这是我在微软的一贯作风),什么时候需要慢慢来。伴侣有两层含义,而我们两者皆是:既是生活伴侣,也是工作伴侣。”
除了二人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对彼此的相互陪伴、学习、成长以外,梅琳达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生活细节:“在我们的婚礼上,比尔的父母送给我们一座雕像,雕像中的两只小鸟肩并肩地凝望着地平线,这座雕像现在还矗立在我们房子前方。我总会想到它,因为本质上,我们两个也都望着同样的方向。”
// 对待下一代:实现慈善的传递 //
是梅琳达让比尔投身慈善领域,那么,这对有所成就的慈善伉俪,他们想把什么样的“遗产”留给孩子?
比尔说过:“当你有了一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简直毫无意义。”他和巴菲特都认同“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哲学,以及卡内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观点。这个观点的形成,也可以追溯至他的母亲玛丽·盖茨。
在1994年举行的比尔和梅琳达的婚礼上,妈妈玛丽·盖茨在祝词中说:“那些慷慨的贡献让我们有壮举可期待。”几个月后,玛丽因癌症不幸去世。无比悲痛的比尔在精神上和感情上受到巨大冲击,一位作者写道:“他开始重新思索人生和周围的世界,许多他原来埋在如山事物底下的事情进入视野,许多原来似乎无足轻重的事情提到了最前面的位置 —— 这其中就包括慈善事业。”母亲对比尔的这些期待,不仅体现在比尔今后的言行举止,也体现在比尔夫妇如何教育下一代上。
身为全球首富,比尔的日常生活可以称得上简朴。他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时表示:“过普通人的生活才是一种享受,奢靡富贵和挥金如土的生活我只能敬而远之。”跟中国多数父母不同,他认为,如果孩子因投了个好胎就能不劳而获,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孩子而言,这都将是一种灾难。
这也是他和梅琳达在对待下一代的态度上观点一致之处,他们对儿女的严格要求可谓有目共睹。
比尔说,他的长女、1996年出生的珍妮弗·盖茨以及儿子、1999年出生的罗里·盖茨都是在过了13岁生日后才被允许使用手机,小女儿、2002年出生的菲比也是在13岁生日时得到自己的第一部手机。
“我们家把13岁定为得到手机的年限。”比尔说,鉴于这项规定,孩子们从学校回家后常向他抱怨说:“其他孩子都有手机,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手机的人,这太尴尬了。”
在金钱的观念上,盖茨夫妇曾打算去世后留给3个子女数百万美元遗产 —— 这对他们的数百亿美元财产而言简直九牛一毛 —— 把其余资产捐给慈善机构。后来,他们连遗产也无意留下。“我们决定不给孩子们留财产。”比尔说,留遗产“既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社会。”
谈及身后事,他说,不在意去世后被世人遗忘。“我完全不需要被记住。真正的感受取决于你完成了哪些事。如果脊髓灰质炎能在未来6年内被消灭,将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他们更注重的育儿理念,是将决定权交给孩子们,实现慈善的传递。
// 开展慈善事业的自白 //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段比尔自己关于“慈善”事业的自白:
我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但我是个急性子。诚然,世界在越变越好,但在我看来,速度还是太慢,而且世界并非对所有人而言都是越变越好。伟大的进步总会加剧不平等现象。丰衣足食的人可以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改善,而贫苦困顿的人却获益很少,特别是那些一天的生活支出还不足1美元的最贫困的10亿人。
在全球范围内,差不多有10亿人缺乏足够的食物,喝不上清洁的饮用水,用不上电,而这些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基本必需品。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疟疾,然而这类疾病得到的关注还比不上治疗脱发的药物。全世界最贫困的10亿人没有享受到全球化的好处,相反他们被撇在一边。气候变化的成因和他们无关,可偏偏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最大。
为什么人们的需要总是和他们所能享受的经济发展成果成反比?原因就在于市场激励机制。
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一个人的财富增加了,为他服务的经济动力就相应增强;而如果一个人的财富减少,则为他服务的经济动力就减弱,直到完全消失。我们必须得找到一个办法,让资本主义的这种为有钱人打工的属性同样也能够帮扶穷人。
资本主义的奥秘就在于它有能力让自利服务于更广大社会群体的利益,通过财务回报来推动创新。自利所驱动的资本主义制度,催生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发明。
在我看来,人的本性中蕴藏着两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关爱他人。资本主义利用了人性中自利的力量,让它能持续不断地发挥有益作用,但只是服务于那些有支付能力的人。而那些没钱的人就只能靠政府援助和慈善。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制度体系来让自利的动力发挥作用,从而使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受益。这个新制度有两个使命。一是赚钱赢利,二是让那些无法充分享受市场经济益处的人群生活得到改善。
我们的挑战就是设计出一个新的制度体系,让利润和知名度这样的市场激励发挥作用,使企业更加倾向于为穷人服务。我把这种想法称为创新型资本主义(creative capitalism)。
也许有人会反对这种变革,他们认为如果把感情和自利结合在一起,市场的作用范围不会扩大,相反会缩小。但亚当·斯密,这位资本主义的鼻祖,《国富论》的作者,这位坚信自利对于社会的价值的思想家,在他的第一本著作的开卷部分这么写道:“无论把人看成多么自私,在人的本性中明显地存在某些根本原则:一个人对改善别人的命运产生兴趣,将别人的快乐当成是自己的必需,虽然从中他并不能获得什么,只是看见它就感到满足。”
创新型资本主义把这种对他人命运的兴趣与对自己命运的关心联系起来,既可以帮助他人,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与单纯的自利行为相比,利己与利他相结合能够惠及更多的人。
在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世界卫生组织希望在非洲扩大脑膜炎疫苗的接种范围。但它没直接去和生产疫苗的厂商接触,它先是到非洲了解人们的支付能力。该组织了解到如果要让非洲的母亲为她们的孩子接种脑膜炎疫苗,那疫苗的价格不能超过50美分。随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合作厂商按这个价格标准组织生产。事实上,一家印度制药企业找到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将售价降到了40美分。世界卫生组织允许该企业在未来10年提供2.5亿支脑膜炎疫苗,同时允许它将产品卖给私营医疗机构。
另一个例子,是一家荷兰制药企业拥有一种疫苗的产权,该企业对在发达国家生产该疫苗的企业收取专利费,而免除发展中国家生产该疫苗的专利费。结果在越南生产这种疫苗的成本还不到1美元,而且这1美元当中还包含了运费和免疫宣传费用。
我们处在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如果我们能够在21世纪的前几十年探索到满足贫困人口需要的方式,找到为企业带来利润和认可的办法,那么我们减少世界贫困的努力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这个任务永远都不会结束,能投身这项事业,我内心激动不已。
// 结语 //
达者兼济天下。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们走上慈善之路,从来不是偶然的选择,这是一种自利,也利他的理性行为。帮助别人,是我们能做的最自私的事,也是最好的事。
相关新闻资讯
- 互联网时代下,智能计算机化考试的优势在哪里?2024-12-05
- 考试无纸化,已成为教育考试的发展趋势2024-11-28
- 拓维海云天软硬一体AI巡查系统助力江苏省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考试顺利完成2024-04-19
- 拓维海云天出席第八届教育考试与评价研讨会,共议人工智能赋能高考综合改革2024-11-08
- 喜报!拓维海云天成功中标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资源处理项目、宁夏、江西高考网评、辽宁高考报名、新疆富蕴县理化生考试等多个项目2024-10-26
- 捷报!拓维海云天顺利完成2024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计算机化考试技术服务2024-10-24